当前页面: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热点

新闻中心

行业热点

新能源角色演变,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挑战犹存

分布时间:2023-11-15 发布人:admin

90.jpg


“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已进入全面加速推进阶段,风光装机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电气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市场化改革进程加速、市场活力显著增强。”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委*、常务副理事长杨昆指出。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显示,目前我国电力系统发电装机总容量、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远距离输电能力、电网规模等指标均稳居世界第一。


近年来,我国电力行业低碳转型发展成效显著,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22年底,我国各类电源总装机规模25.6亿千瓦,西电东送规模达到约3亿千瓦。全国形成以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南方六大区域电网为主体、区域间有效互联的电网格局,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稳步提高,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持续增强。


“在‘双碳’发展战略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当务之急。目前新能源迎来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正在经历从‘补充能源’到‘主体能源’的转变。”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指出。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挑战犹存


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一系列积极成效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


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保障电力供应安全既是必须要坚持的底线,也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前提。国际局势的复杂多变和能源价格的剧烈波动,对电力供给造成一定影响。而且,目前我国电力尖峰负荷特征日益凸显,规模持续增加,但累计时间短、出现频次低、所占电量小,增加了投资成本与保供难度。此外,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看天吃饭”的可再生能源出力受到广泛影响,同样增加了电力安全供应压力。与此同时,我国新能源装机比重虽持续增加,但系统调节能力和支撑能力提升面临诸多掣肘,尚未形成可靠替代能力。


7月11日,*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合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


显然,能源安全保障体系不应只是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单兵冒进”,还应有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协同作战”。


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更深层次的问题仍需进一步化解。


《蓝皮书》显示,随着电力系统的转型发展,电力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深层次矛盾不断凸显。电力市场不协调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灵活、高效、便捷互动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亟须完善,适应新能源低边际成本、高系统成本、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市场设计亟待创新,各类调节性、支撑性资源的成本疏导机制尚需健全,输配电价、上网电价、销售电价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


“如何改革完善现有电价机制和电价*策,增强和稳定各市场主体投资预期,以更经济的方式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难点所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院长)、*委*欧阳昌裕指出,要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创新红利,畅通制约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难点堵点,最大程度挖掘其中蕴含的效率与效益,推动电力系统各环节成本可控能控。


“电力系统的双高甚至多高特性更加凸显,关键技术亟待攻关突破,调节型、支撑型资源的成本疏导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杨昆认为,为积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不断完善相应体制机制,促进电碳市场协同,加强电力系统标准与数字化应用的统筹协调。


“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理顺。”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策研究室主任林卫斌建议,首先,应协同推进“电—碳—绿证”交易市场建设,在电源结构动态调整过程中保障资源配置效率。其次,应建立健全发电容量补偿机制,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平衡安全。最后,要完善电力需求侧管理制度,充分挖掘需求响应资源。


版权所有:福建省亿鑫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闽ICP备16022003号
0591-87303690

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中文字幕永久人人视频app枫可怜ipx758在线破解版链接黄页网站在线看链接链接